我院开展深入学习《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活动
9月12日下午,我院全体教职工深入开展学习《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活动,进入深度自我剖析阶段。此次剖析活动采取分组形式,院领导分别深入各小组参加学习活动。大家通过认真学习和深度剖析,一致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全体教职工队伍的建设:
1、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不一定要轰轰烈烈,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学习、关心每一名学生,都体现着一种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大家提出应该恢复教师和学生一起参加升旗的活动,旨在增强教师和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激发全体教师的工作热情,坚定为祖国、为社会奉献终身的理想和信念。
2、爱岗敬业,爱校爱生。爱岗敬业是师德的核心。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要忠于职守,勤奋工作,严谨治学,严格执教,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科研水平。教书育人是师德的重点。教师要富有热情和感染力,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要客观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用真心真诚地去和学生相处,融入到与大学生结队子的队伍中去,做到真正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育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大家提倡教师应该通过多参加学生活动,给学生以信心和鼓励,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感受学生生活的点滴。坚持教学中渗透德育,尊重和爱护学生,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是师德的方向。作为一名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个人成长的各个阶段都离不开老师的教诲,人生每一步都离不开老师的汗水和付出,如果我们的教师不能有很好的师德,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能够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师德建设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4、为人师表,率先垂范。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活动最基本的要求,教师作为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教师队伍师德师风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实施,更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教育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教师在行为、气质、素养甚至仪表上都应提高文明程度,要做到言行一致、举止文雅、穿着得体。大家提出,全体教职工还应该具有节约意识,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做事要尽职尽责,亲力亲为,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5、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加强自身学习(业务知识学习和政治思想学习),不断丰富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做到与时俱进,为学生树立典范。学生毕业后将走向工作岗位,为此,我们在施教过程中不但要 “传道”、“授业”、“解惑”,更要让学生懂得,“德”是赋予人灵魂的基石。道德的培养和提高,不论是对教师自身还是对学生都是尤为重要的。
6、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积极组织好课程教学和课后实践等活动。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院长刘玉强与艺术设计系全体教师共同深入学习和剖析新时代的师德观
(通讯员:组织人事部 张丽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