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送2023—2024学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先进事迹材料的通知
各二级学院:
根据省资助中心工作安排,为充分展现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的精神风貌,激励广大高校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省资助中心拟从2023—2024学年度本专科生和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中遴选优秀代表,通过编印案例集、微信公众号推送等形式宣传获奖学生优秀事迹、扩大育人效应,并将择优向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推荐。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做好组织与宣传工作
各二级学院要高度重视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事迹的宣传,将其作为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抓手。各二级学院要组织做好优秀获奖学生事迹材料的撰写,对报送材料要严格把关,组织力量编审,并做好报送工作。
报送事迹材料名单
2023-2024学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序号 |
学生 姓名 |
院系 |
专业 |
学号 |
性别 |
入学年月 |
1 |
王鑫烁 |
旅游管理学院 |
空中乘务 |
2303040324 |
男 |
2023年09月 |
2 |
金子蜓 |
旅游管理学院 |
旅游管理 |
2303010325 |
女 |
2023年09月 |
3 |
顾兆洋 |
烹饪学院 |
食品检验检测技术 |
2202190138 |
女 |
2022年09月 |
4 |
王晓然 |
烹饪学院 |
西式烹饪工艺 |
2302180131 |
女 |
2023年09月 |
5 |
刘佳慧 |
烹饪学院 |
中西面点工艺 |
2302130252 |
女 |
2023年09月 |
6 |
王思蕊 |
商业管理学院 |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
2201060129 |
女 |
2022年09月 |
7 |
张袁元 |
商业管理学院 |
连锁经营与管理 |
2201180123 |
女 |
2022年09月 |
8 |
王雪静 |
商业管理学院 |
现代物流管理 |
2201160231 |
女 |
2022年09月 |
9 |
孙湘宜 |
商业管理学院 |
会计信息管理 |
2201090118 |
女 |
2023年09月 |
10 |
张瑞 |
艺术设计学院 |
美容美体艺术 |
2304060126 |
女 |
2023年09月 |
11 |
史嘉静 |
艺术设计学院 |
人物形象设计 |
2204010210 |
女 |
2022年09月 |
12 |
刘敏媛 |
艺术设计学院 |
人物形象设计 |
2304010114 |
女 |
2023年09月 |
三、报送材料内容
(一)个人简介。内容包括推选学生姓名、民族、政治面貌、学校、院系、专业、入学年份、学段、所获奖项和荣誉(校级以上)、科研成果、简要事迹等。所获奖项和荣誉应按奖学金、荣誉称号、竞赛等为序排列,同一类奖项按级别由高到低排列。简要事迹要突出重点,有具体内容或成绩作为依据和支撑,充分体现学生特点。个人简介可参照示例编写,详见附件1,总字数不超过300字。
(二)获奖学生代表事迹材料。主要侧重获奖学生在学习成绩、创新能力、社会实践、综合素质等方面的突出事迹。标题要醒目、凝练、准确、生动;内容要真实、亮点突出、具有感染力;语言鲜活、可读性强。字数在1800字以内,以第三人称行文。事迹材料的编写可参考“中国学生资助”公众号“中职国奖学子风采”栏目刊载的文章。
(三)个人成果统计表。内容包括推选学生个人信息、所获奖项和荣誉、科研成果、实践经历等,仅填写最具有代表性的奖项、荣誉和成果,详见附件2。
(四)个人照片。推选学生近期正面免冠彩色证件照(白色背景)1张,日常学习及参赛等方面的照片2张,照片清晰、分辨率高,标题为学生姓名+学校名称,JPG格式,容量为3M-10M之间。
四、有关要求
(一)请各二级学院严格按照要求上报材料,上报材料前需二级学院主管领导审核。
(二)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学院会根据上交材料择优选择1名同学的事迹材料上报省资助中心,12名同学的事迹材料会在我校进行宣传。
(三)请各二级学院于2025年1月6日前将相关材料发送至邮箱383227400@qq.com。邮件命名方式为“二级学院+国奖学生代表事迹材料”,逾期未报视为放弃。
联系人:梁田田
联系电话:024—88085652
附件:1.XX大学选报学生个人简介(示例)
2.个人成果统计表
党委学生工作部
2024年12月30日
附件1
XX大学选报学生个人简介
(示例)
张三,XX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20级本科生(或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高职学生),汉族,中共党员。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XX省三好学生”称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专注学科前沿,围绕6G通信技术开展研究,发表XX期刊论文2篇;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乡村支教累计308个课时;作为队长带领团队在山西等地7座煤矿井下开展实地调研,完成10余篇报告,助力矿山攻关超深孔爆破等6项难题,实现矿山安全高效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