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将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对全国广大青年寄语精神、《论党的青年工作》《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一、二卷)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指引和生动教材,进一步动员引领青年学生在投身基层建设、服务家乡发展中坚定信念、增长本领、作出贡献。2025年寒假,团委动员全校团员和青年积极投身“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用青春力量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让我们紧跟本期大学生们的步伐,感受青春的活力。
李婧卓,女,系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24级人物形象设计1班学生,现任班级学习委员。
实践单位:阜新市共青团海州区委员会区妇联
实践时间:2025年1月16日—2月18日
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社会实践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肩负着社会责任,需要走出校园,接触社会,了解民生百态。

寒假期间,我积极参与了阜新市海州区委的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参与实际工作,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如:参加了阜新市海州区委举办的“青春志愿行,温暖回家路”的活动:帮助春节期间往返回家的旅客引路;我们手持清洁工具,穿梭在火车站的各个角落,认真清理着火车站座椅缝隙中的杂物,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换来了旅客们舒适的出行环境。参加了“青衿归故里,书香润农家”的志愿服务活动:乡镇图书馆里,阳光透过斑驳的窗棂,洒在一排排书架上,志愿者们正耐心整理着书籍,为村民们打造知识的避风港。浏览了家乡的无人机基地,这次参观不仅让我看到家乡紧跟时代潮流的步伐,更让我对家乡的未来充满期待。



曾经,家乡以煤炭、玛瑙为特产,自从资源枯竭后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如今,无人机产业的兴起,为家乡注入了新的活力,吸引了众多人才返乡创业,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理念,为乡村振兴铺就坚实道路。站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我深感自己与家乡紧密相连。作为在外求学的游子,我渴望将所学知识带回家乡,为无人机产业发展添砖加瓦,助力家乡在科技浪潮中乘风破浪,实现从传统乡村到智慧乡镇的华丽转身 ,让家乡的明天更加辉煌。
通过这次实践,我懂得了责任的重量,也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展望未来,我希望能够继续参与家乡建设。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个返乡青年都怀揣热情,积极作为,家乡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